中醫手記

>
>
Page 7

更年期女人要靜心

曾經有一個廣告令我印象十分深刻,那就是「靜心口服液」。那廣告詞是這樣的: 「女人更年要靜心」,喝了真的會靜心嗎? 而靜心口服液只給更年期婦女喝的嗎? 為什麼更年期婦女需要靜心? 究竟是不是如廣告所說的,媽媽們到了一定年齡就會出現「又煩又躁」、「睡得不好」、「潮熱汗出」呢? 這不過是更年期綜合徵的常見典型症狀而已。現代醫學角度,女性更年期是一個漫長而漸進的身體轉化過程,持續10-20年,分為絕經前期和絕經後期兩個階段。 前期的時候,卵巢開始衰退,首先是黃體衰退,排卵變得不規則,表現為月經改變和生育能力下降,隨後卵泡發育逐漸停止,雌激素分泌減少,月經漸漸停止,進入絕經後期。身體在轉化過程中,主要表現為內分泌功能的減退或失調,由此而影響代謝平衡,生理活動的穩定性減弱,對各種刺激較敏感。 如果卵巢緩慢地衰退,身體能夠適應改變,不適症狀相對少些,如卵巢功能突然衰竭,身體未來得及調節,不適症狀就會十分明顯,從而促使婦女求診。 unsplash-logoArun Regi Alex

教你如何防「暑」和消「暑」

教你如何防「暑」和消「暑」

教你如何防「暑」和消「暑」? 天氣實在是熱呀! 暑氣逼人! 在中醫角度,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兩種。如果在戶外大太陽下曝曬時間長,出現類似熱衰竭的症狀(高熱、無汗或汗出過多、全身軟弱無力、頭痛、肌肉抽筋等),就是「陽暑」,而在都市裡,這種情況發生並不多。石屎森林的香港,大部份人得的都是「陰暑」。最常見於外勤上班族、業務員等經常要出入冷氣房的族群,由於室內外溫差過大,再加上身體對寒熱的協調性比較差、缺乏運動、無法順暢出汗,就會出現胸悶、神昏、氣短、疲倦及沉重感。「陽暑」則常見於戶外工作者。 氣溫高企,人體的自然反應就是出汗散熱。許多人慣常利用快速降溫、冰鎮的方法阻止皮膚發汗而達致消暑的目的,然而看在中醫眼裡,這些方法卻是反其道而行,不但消不了暑,反而會讓人因為無法散熱而中暑,甚至影響血液循環、傷害人體陽氣。 教你如何防「暑」和消「暑」? (二) 冰水、冷飲 No! No! No! 漢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要治療傷暑(中暑),第一步就是「先以熱水灌之,令汗出」,因為熱水含有能量,熱會讓毛細孔打開來排汗,解除熱氣悶在身體裡的狀況;而冰水則有「阻擋」作用,不利氣血循環,身體陽氣也是這樣被消伐掉了。 女生尤其應該避免喝冰涼飲料,因為人的腰間有一圈「帶脈」,喝冰水會耗損帶脈之氣,繼而造成小腹變大、白帶增多、月經不調、痛經、手足冰冷等,嚴重者可導致不孕。 此外,夏天冷飲多是含糖的,中醫認為甜食凍飲皆傷脾胃,會導致腹痛、胃痛、腹瀉、便秘等問題。而且很多冷飲都是愈喝愈渴、喝了反而口乾舌燥。 所以能多喝溫熱的白開水是最好的! 或者喝能生津回甘的飲品。大家可以到中藥房購買烏梅搭配陳皮熬煮烏梅汁,略帶酸甜可生津,適合夏天飲用;另外也向大家推薦一條中醫傳統方劑「生脈飲」(人參8g、麥冬10g、五味子3g),可以補氣陰兩虛,適合感覺疲倦、口乾舌燥的人喝。 健康飲食講求不時不吃,時令食物順應天然氣候種植,最具營養價值。除了烏梅汁和生脈飲,不妨多吃新鮮的當令蔬果,例如西瓜、蓮藕、哈蜜瓜等等。 另外香港人大多「濕」氣較重,既要清暑,又要祛濕,薏仁、紅豆、綠豆、冬瓜、荷葉等等是最佳的選擇。 很多人喜歡在夏天吃辣、覺得可以開胃,但中醫認為辛辣會耗陰,最好淺嚐即止。 unsplash-logoAngelo Pantazis

常見錯誤消暑法

常見錯誤消暑法

NO大熱天打赤膊 男生總喜歡在酷暑打赤膊圖涼快,不過打赤膊吹風容易受寒,毛細孔急速收縮,反而讓濕熱都悶在體內,更容易中暑。覺得很熱時,可以用濕毛巾擦拭身體,不要直接用冰塊冰敷或打赤膊對著風扇和空調吹。 NO大量流汗, 身體很熱時直接沖冷水澡 洗冷水澡其實有益健康,但是要注意洗的時間與方式,千萬不能在身體發熱冒汗的時候就直接沖冷水,寒氣會順著大開的毛細孔進入身體,有人因此生病發高燒,或是心臟無法承受。應該先把身上的汗擦乾,讓毛孔稍微收縮,體溫稍稍下降後再用冷水慢慢潑在身上,等到適應水溫後才開始洗冷水澡。 NO洗完頭髮對著風扇吹 中醫認為頭部是「諸陽之會」,吹冷風受寒的話會導致筋絡不通,「不通則痛」而導致頭重、頭痛、精神不能集中。因此,無論你的頭髮是長是短、是多是少,洗完頭髮後都要用熱風(吹風機)把頭皮吹乾。 NO寧願睡地板也不睡床 你應該睡在離地面至少30公分的床上,避免受到地板寒氣、濕氣侵襲,呼吸系統也比較不易被地上的灰塵影響。如果很熱,可以在床上鋪涼席。電風扇不要直吹,打開窗戶讓空氣對流,也會比較涼爽。 unsplash-logoLubomirkin

女性一生四大階段日常保健你要知

女性因為身體結構與男性有異,而且有獨特的生理現象如月經、妊娠等,因此從中醫角度來說女性有獨特的體質特點,她們有機會患上各類婦科疾病,而當女性患病時,身體的表現和症狀的轉化也是有其特色的,最終這會影響中醫的治則和方藥的選擇。舉個簡單例子,如一名女子正值經期,即使所患疾病相同,其所用的藥物是有別於一個已絕經的婦女的。 所以在女性日常保健方面,應按照不同年齡組別,有不同的側重點。 少女保健 對於少女而言,身體氣血旺盛,進入發育階段,第二性徵如陰毛、乳房等漸漸成熟,而且會出現月經初潮,象徵具備生育的能力。中醫認為在少女期應重視腎的調護,特別是針對先天不足的女子。在腎的調護方面,一般是無需用藥的,因年青少女如沒有患上疾病,生活規律,是很少出現虛損性疾病,只要注意作息、飲食、運動,和保持情緒穩定便可。但如少女在月經來潮時持續出現不適,便需接受治療。對於月經初潮後一兩年內的月經紊亂,包括經期、周期的異常等,由於氣血氤氳,需要時間調節,除非症狀嚴重,否則無需治療。如少女在初潮兩年後月經周期和行經期仍未達致正常,情況超過三個月者,便需治療。在這個年齡階段通常正值學齡,要注意平衡學習與休息和運動的時間,此時也由於正值發育時期,身體和心理都出現變化,要適當處理發育期內因身心改變而引起的情緒問題,對兩性關係要有正確認識,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 生育期女性保健 進入育齡期的女性多數會經過婚姻及生育的過程,亦有不少女性選擇獨身,無論她們在日常工作,或教育兒女或操持家務等不同的角色中,保健上都應重視肝氣的調護。 肝藏血,女子以血為用,凡女性有月經和產育者,皆有損氣血,黃帝內經有云: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藏血之臟因婦人之生理活動而易於虧損,又肝主疏泄,肝不藏血則疏泄無道,便可產生疾病。因此若婦女出現各種婦科疾病,特別是月經病,應該及早治療。 第二個與肝關係最密切的功能,便是氣機的疏泄,疏泄功能的好壞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情志的調達。因此育齡期婦女保健應注意七情的控制,勿使肝臟的疏泄受影響。婦女應作息規律,勿使過勞或過於閑適,工作忙碌的女性應留意鬆弛緊張的情緒,平日亦應培養興趣紓緩壓力,特別是對於性格多愁善感的女士,調暢情志是有必要的。如有需要,可配合心理輔導或按照中醫理論的原則運用食療或藥物治療。 更年期婦女保健 一般來說婦女到了四十五歲,便開始進入圍絕經期,即一般人稱的更年期。婦女的身體狀態會開始出現變化,月經周期開始紊亂甚至停經,身體會出現衰老的表現,這就正如內經描述到了該年齡的婦女: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對於更年期的婦女而言,中醫保健重在肝腎與陰津方面,因內經云:年四十陰氣自半而起居衰矣,身體容易出現陰津虧虛的狀況,因此飲食應盡量避免辛辣燥熱,避免過度進補而令身體積熱,損耗陰津,食物的選擇應以清潤為主。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有充足休息,因捱夜容易造成陰虛,可免則免。 由於身體隨年齡出現轉變,部份婦女在圍絕經期可能出現程度不一的不適症狀,如潮熱、煩躁、失眠﹑汗出、尿頻等。如症狀不影響生活,一般可透過調整生活改善,若情況持續或影響身心者,可透過中藥治療。 高齡婦女保健 婦女在停經後身體漸漸進入衰老,由於新陳代謝減慢,各種身體機能開始步入衰退階段,所患疾病亦會以退化和虛損為主。 此時高齡婦女應當注意養生,改善身體退化引起的不適,在延長壽命的同時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 中醫理論認為先天之本在腎,後天之本在脾,年紀大則腎氣自然虛衰,此時後天之本之脾胃更顯重要,脾胃主要是關於消化功能,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如脾胃虛弱,則運化水穀的功能不能有效進行,會直接影響臟腑氣血的活動,脾胃一虛,則諸證蜂起。 長者常因飲食不節,或罹患各種長期病患影響消化功能,因此要注意清淡飲食,少吃肥甘厚味之品,所選食物應避免過份寒涼或溫燥,每次要適量進食,不要暴飲暴食,也要注意把食物細細咀嚼以幫助消化。如老年人因為牙齒問題影響咀嚼,應及早求診牙科。 此外為促進消化,用餐後應進行散步、可配合摸腹動作,切勿久坐或立即睡覺。飲食應根據四時有所調節,如夏季天氣炎熱,應減少每次進食量,做到少食多餐。飲水方面要注意多喝水,但每次喝水量不宜太多。如本身被診斷患上糖尿病、痛風等,亦必須注意相關的忌口。 老年人要面對退休、子女成家立室、體虛,甚至喪偶等生命事件,此時應當保持樂觀的心情面對。平常要注意有適量的社交活動,培養興趣,多動腦筋,除身體以外亦需保持精神的健康。 unsplash-logoAntonika Chanel

咖啡唔係個個都岩飲

咖啡,可能是很多香港人每天必備的飲品,有人鍾情於港式茶餐廳的齋啡,有人喜歡連鎖品牌的意式咖啡,還有獨愛自己沖的精品咖啡⋯⋯ 一開始可能為了提神,漸漸地變得上癮,有些甚至愛上、鑽研、品味⋯⋯ 中醫並沒有反對大家飲咖啡,但就是要看個人的情況與飲用的多寡。喜歡也不能當水飲呀! 咖啡是用經過烘培的咖啡豆製作出來的飲料,屬於偏溫性質,如陰虛火旺或濕熱體質飲用會「火上加油」! unsplash-logoMike Kenneally

吃大閘蟹不可缺少的三寶

最近到哪裡都是大閘蟹的踪影!雖然我不是好蟹者,但我也希望大家吃得開心健康! 因蟹性寒涼,不宜進食過量,特別是平素胃腸虛弱易腹痛腹瀉者、痛經、鼻敏感哮喘、皮膚敏感eg.濕疹者等等。 我個人是不好這”人間美味”,恕我也不能跟大家分享正確的食法。 但至少可以跟大家分享吃大閘蟹必配三物: 醋、生薑、紫蘇。 紫蘇配生薑煎煮,用意在於解魚、蟹之寒濕。對於進食魚、蟹中毒者而致腹痛吐瀉,能和中解毒。 兩者均性辛,溫; 能解表散寒,行氣寛中, 止嘔吐。醋也屬溫性,有開胃,消食化積,解毒,抑菌和殺菌的作用。 溫馨提示: 小吃多滋味,多吃壞肚皮! unsplash-logoDamon Lam

先西藥後中藥係咩道理

先西藥後中藥係咩道理

很多人都誤以為中醫不能處理急症, 又認為感冒要睇西醫先,之後再搵中醫執手尾。有些心急的人會睇完西醫西藥都沒吃就去看中醫。這通常都有兩個說法,一個是覺得中西藥一起吃會更快痊癒; 一個是覺得西藥傷身,中藥補身。這些觀念都很錯。首先,中西藥不能一起吃,就算隔開時間是沒有太大問題,但並不會加速痊癒。第二,凡藥均有藥性,用來治病,不能從傷身補身角度去看。中藥是有補益藥,其用途在治療各樣虛證,不是緩解西藥的副作用。 為什麼覺得吃一周的抗生素不嫌時間長但放在中醫身上卻覺得是很長呢? 跟大家分享一下,昨天的一位患感冒的病人,同時得了角膜炎。在中醫角度是外感了風熱之邪,熱毒上攻於眼。 針刺後(患側耳尖放血、加針刺太陽穴、瞳子髎穴)20分鐘後,原本紅腫的眼已經消退了不少,患者自覺的異物感也減輕了。是不是比滴眼藥水還要快?

什麼是癲什麼是狂

什麼是癲什麼是狂

前兩晚在某茶餐廳吃晚飯,夾著條菜送進口之際,聽到”啪”一聲響,緊接著背後一把男人聲傳來,大聲吼到:” 咩X野呀? 唔識落單就行開D! 仲企係度?! 搵個識落單既黎! 家陣要我熟讀你地餐單呀? 加咪加囉,嗰幾十蚊,甘X多廢話! 一千蚊夠唔夠呀? 呢度五千蚊!(又”啪”一聲)” 隨後見到侍應阿姐頭耷耷走開一邊,細聲嘟嚷兩句: ” 循例你要加野講番句要加幾錢啫,邊個話你食唔起。” ” 去第二間食好唔好?” 那男的友人怯懦地勸道,嚯,走了! 這些情況見慣不怪,廣東話我地會講: 呢個人都癲癲地! (九成九炒燶股票啦! 五千蚊好巴閉呀? 唔擺低?!) 中醫小知識: 在中醫理論入面,有”癲症” 和”狂症” 兩種病,大家知道如何劃分嗎? 癲和狂都是精神錯亂的疾病。 癲,表現為抑鬱狀態,情感淡漠,沉默痴呆,語言錯亂,不知饑飽,甚則僵仆直視,屬虛證。病由痰氣鬱結,或心脾兩虛所致。 狂,表現為興奮狀態,喧擾不寧,衣被不歛,打人罵人,歌笑不休,多怒,甚則逾垣上屋,屬實證。病由陽氣過亢,心神外越所致。 故《難經‧十二難》說:「重陽者狂,重陰者癲。」但是,癲與狂在病理變化上仍有關聯。癲病經久,痰鬱化火,可以出現狂證;狂病既久,郁火漸得宣泄而痰氣留滯,亦能出現癲症。故常癲狂並稱。 unsplash-logoIan Espinosa

中醫論鬱

中醫論鬱

曾遇過好幾例服西醫處方精神科藥物的患者,她們告訴我她們並無什麼壓力、煩惱甚至不愉快的痛苦經歷,但就是不知道為什麼無故出現失眠、心情起伏大多覺鬱悶不舒、脾氣驟然暴躁、胸脅脹滿疼痛、或覺咽喉部有異物感等等。 以上症狀都可歸類入中醫”鬱症”的臨床主要表現。中醫常講七情致病,即當情緒過極而不能節制就會影響臟腑,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七情致鬱只屬狹義。 廣義的”鬱症”不限於情緒問題,包括體內任何氣機不暢所致的情況,中醫有六鬱之說: 氣、血、痰、燙、火、食,亦有一條方叫”越鞠丸”,一條方5味藥治六鬱,厲害! 藥物組成: 蒼朮9克(濕)  香附9克(氣)  川芎9克(血)  神麯9克(食)  梔子9克(火) 點解無化痰藥? 痰鬱多因氣、火、濕、食諸鬱所致,氣行通暢,濕去火清,則痰鬱亦因之而解,故不另用化痰藥物。臨證應用時,還必須按照六鬱之偏重,靈活化裁,方能提高療效。 unsplash-logoSydney Sims

不同季節應如何選用涼茶?

不同季節應如何選用涼茶?

中醫認為,人和自然界是息息相關的,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劬隨之而改變,因此在選擇涼茶時也應因季節的不同而改變。 春夏兩季陽氣升發,人體湊理相應疏鬆開泄,選用涼茶宜輕清,以免發散太過,耗傷氣陰; 長夏易感暑而挾濕,選用涼茶宜清熱消暑祛濕為主; 秋多燥邪,燥易傷肺,宜選用清肺潤燥養陰的涼茶; 冬季陰氣至盛,人體湊理致密,陽氣內斂,選用涼茶不宜過寒過猛,以防傷及陽氣。

面癱

早前一個冰桶挑戰引起大家對罕見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關注,近日又因藝人官恩娜而認識了「貝爾氏綜合症」,即面神經麻痺,俗稱面癱,但這並不是什麼奇難雜症,是常見病之一。 面癱,中醫稱為「口眼歪斜」,《靈樞•經筋》指出其特徵是 “卒口僻,急者目不合”。此病通常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來後,發現一側面部板滯、麻木、鬆馳,不能蹙額、皺眉、露齒、鼓腮等動作,口角向健側歪斜,病側露睛流淚,額紋消失,同時亦會出現患側耳下、耳後以及面部疼痛,甚至伴有部分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等症狀。 至於發病原因西醫多認為是病毒感染後,患者的免疫反應異常,造成顏面神經的水腫、發炎、細微出血而引起麻痺。 中醫認為,人體全身由不同的經絡貫穿,其中少陽經和陽明經與面部肌肉關係密切,若患者抵抗力弱,經絡易受風邪侵襲,以致經氣阻滯,經筋失養而誘發。 患者一旦發現面癱,應盡早治療。輕微者,針灸2周至1月可基本痊癒。 發病首15天是治療黃金期,愈早治療愈好。 另外,病情較重的患者不要因前期效果欠佳而放棄治療,要重視恢復期(15天-3月)治療,3個月內是治療的關鍵時期 ,要堅持不間斷治療,直至痊癒。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要配合適當的鍛煉,定時休息,增強自身的體質和免疫力;另一方面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久坐或站立於當風位,尤其流感季節應避免到人多地方易減少病邪入侵。 unsplash-logoFreshh Connection

  • 1
  • ...
  • 6
  • 7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Shopping Cart
尚未選購任何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