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知多點
最近有沒有吃太多粽子而令胃部不適呢?接下來我會分享一下有關胃病的小知識! 胃痛,中醫又稱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要症狀的病證。胃痛有脹痛、刺痛、隱隱作痛、劇痛等不同性質,同時亦會伴隨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泛酸嘈雜、噯氣、呃逆、反胃等上消化道症狀。 香港人生活節奏緊張,常飲食不節,除了食無定時外,不吃早餐、有宵夜習慣、經常自助餐/放題,飲食多生冷、肥膩,工作壓力大,過度操勞等等都是自找的元凶! 這些都是習慣的問題,因不良的習慣而形成胃病,要根治胃病不只是靠吃胃藥,更重要是從習慣入手! 中醫認為胃痛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病因,導致胃氣鬱滯不通而痛。 1. 外邪犯胃 (包括寒邪、熱邪、濕邪)、 2. 飲食傷胃 3. 情志不暢 (憂思、憤怒) 4. 脾胃素虛 ***1-3點多發生在早期,多為實證,處理不當,日久則致脾胃虛弱。 那如何簡單分辨自己的胃痛是屬寒、熱、虛、實呢? 胃寒: 胃遇寒則痛,得溫則減 胃熱: 胃脘灼痛,遇熱則甚 實證者多痛拒按,虛證者痛緩喜按。 胃病知多點(二) 有些胃不舒服的病人會說: “ 醫師,我胃不痛,總是脹!” 這就是我們中醫所說的「痞滿」 或稱「胃痞」。自覺心下、胸膈滿、悶、脹、塞感,無痛為主要症狀。其病因病機跟胃痛相若。多見於一些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 病例一 最近有兩姊弟找我看病,先是弟弟來,男,40歲 患胃脘嘈雜一年, 進食後出現胃脘重墜感, 餐後頻噯氣, 自覺無胃酸, 只脹不痛, 口干咽燥, 有偏頭痛2年, 納佳, 寐多夢, 二便調。
天灸
什麼是天灸? 「天灸療法」屬於中醫外治法中的一種,根據中醫學「天人合一」以及「冬病夏治」的理論,結合臟腑、經絡學說,在特定日子裏(三伏天及三九天),使用特製中藥敷貼於特定的穴位上,通過藥物的刺激和吸收作用,疏通經脈,行氣活血,從而起到調節臟腑功能及調整陰陽平衡,以防病治病的作用。 天灸適應症:鼻鼽(過敏性鼻炎)、哮喘、久咳(慢性支氣管炎)、體虛易感冒、泄瀉、胃痛、關節痛(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腎虛腰痛、手足冰泠、月經不調、宮冷不孕等虛寒性之呼吸道、消化道及整體免疫機能低下的疾病。 天灸禁忌症: 急性發作期的疾病、施行當天有感冒、肺部感染、發燒、咽喉發炎、過去有中西藥物過敏史、皮膚容易過敏、皮膚破損、嚴重的心肺功能不足、重度糖尿病患者、孕婦以及一歲以內嬰兒、支氣管擴張且經常咳血者、有增生性瘢痕者等都不宜用本法治療。 為什麼「冬病」 要「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在冬天寒氣重時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如哮喘、鼻鼽(過敏性鼻炎)、久咳(慢性支氣管炎)等,更適宜在夏天進行針對性的防治療法。根據近年國內的多項中醫臨床研究顯示,接受天灸治療後的多數患者都能明顯改善咳嗽、氣喘的症狀,減輕甚至消除過敏現象,並能改善體質,減少感冒發生的機會。連續三年接受天灸治療的效果更佳。 什麼是三伏天? 簡單而言,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是驅散身體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尤其適合對虛寒性疾病進行施治。 什麼是三九天? 每年冬至為「初九」,相隔九天為「二九」,再隔九天為「三九」。傳統氣節指,這三天是全年氣溫最低的日子,此時進行三九天灸治療,可促進陰陽平衡,增強抗病能力,對於呼吸系統保健及治病療效尤其顯著。 天灸注意事項: 1. 天灸在背部穴位上,一般人的敷貼時間約為1-2小時;老人、小兒及皮膚較易敏感者,約貼30分鐘即可,視情況而定。 2. 敷貼時局部皮膚多半會有熱、輕微瘙癢,或口乾咽乾的感覺,這些都屬於正常反應,應儘量減少運動,並可多喝水,切不可喝冰冷飲料。如感到不適,可自行拔除。 3. 若在敷貼期間,出現皮膚過敏反應(如皮膚燒灼感、潮紅、瘙癢難忍等),需立即停用。小兒貼藥,家長需密切注意小兒皮膚情況。 4. 敷貼期間應減少汗出,不宜在陽光下曝曬或從事劇烈運動;也不宜處於低溫空調環境中。 5. 取下藥餅後,用溫水擦拭局部皮膚,3小時內不可洗澡,貼藥當日勿泡冷水澡或游泳。 6. 敷貼後局部皮膚可能出現微微潮紅,少數人會有起水泡現象,此屬正常反應,一般不必處理。若起水泡者切勿自行抓破,可用消毒紗布外敷;而有部份人士貼藥部位皮膚色澤變暗,會約於三到四星期自行退除;只有極少數貼藥後局部皮膚會留有疤痕。 7. 貼藥後請多喝水,敷貼當天禁食寒涼生冷和辛辣的食物;貼藥後三天內忌食蝦、蟹、牛肉、鵝、花生、蛋黃及其他容易引致過敏的食材。